pref: update packets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thehrz 2024-08-24 21:48:02 +08:00
parent 949792f466
commit f4bbbeba7d
Signed by: thehrz
GPG Key ID: C84CBCE7D5F88855
6 changed files with 772 additions and 669 deletions

View File

@ -2,4 +2,8 @@
Fork from [ustcthesis](https://github.com/ustctug/ustcthesis).
本项目是合肥市第八中学论文 LaTeX 模板 ustcthesis按照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手册》(最近在修订中) 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 的要求编写,兼容最新版的 TeX Live、MacTeX 、MiKTeX 发行版,支持跨平台使用。
本项目是合肥市第八中学论文 LaTeX 模板,基于 ustcthesis 进行了修改。
## 主要改动
- 增加了合肥市第八中学的 logo

97
chapters/about-ipv6.tex Normal file
View File

@ -0,0 +1,97 @@
% !TeX root = ../main.tex
\chapter{IPv6及相关计算机网络概念概述}
\section{IP}
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协议包中的网络层通信协议用于跨网络边界分组交换。
它的路由功能实现了互联互通,并从本质上建立了互联网。
IP是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主要协议任务是仅根据数据包标头中的IP地址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递到目标主机。
为此IP协议定义了封装要传递的数据的数据包结构。
它还定义了用于用源和目的地信息标记数据报的寻址方法。
\section{IP地址}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称网际协议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是网际协议中用于标识发送或接收数据报的设备的一串数字。
\begin{itemize}
\item IPv4地址为32位长通常书写时以四组十进制数字组成并以点分隔172.16.254.1
\item IPv6地址为128位长通常书写时以八组十六进制数字组成以冒号分割2001:db8:0:1234:0:567:8:1
\end{itemize}
\section{IPv4}
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译为网际协议第4版是网际协议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一个被广泛部署和使用的版本。
IPv4地址是32位长的地址空间中只有约四十二亿$2^{32}$\num{4294967296})个地址。
但是一些地址是为特殊用途所保留的如专用网络和多播地址。可分配的IPv4地址仅有34.19亿个。
IP地址的全球性管理机构为IANA互联网号码分配局其下有五个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
由IANA管理的IPv4位址已于2011年1月31日完全分派完毕。其他五个区域的可核发地址除了为迁移IPv6而保留的最后一块/8地址外也随之陆续用尽。
亚太地区在2011年4月15日用尽欧洲地区在2012年9月14日分派完毕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为2014年6月10日北美地区为2014年1月16日非洲地区为2017年4月21日。
在大块地址块用尽后,五个区域管理机构分别发布了最后一块/8地址的分配政策随着地址耗尽的进展政策也在相应变化主要是限制并逐步减少每个会员的总IPv4地址申请数量以期延缓耗尽时间。IANA也在想尽办法在全球五个区域之间灵活调配剩余可用的较小的零碎的地址块给IPv4续命。然而北美地区在2015年9月24日欧洲地区在2019年11月25日最终还是将所有可用的IPv4地址完全用尽了同时启动了排队等位政策只有老会员归还IPv4地址新会员才能得到相应的IPv4地址。其余三个区域的剩余地址预计到2020年底也将陆续完全用尽。
\section{IPv6}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译为网际协议第6版是网际协议的最新版本。
用它来取代IPv4主要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枯竭问题同时它也在其他方面对于IPv4有许多改进。
IPv6地址长度直接从IPv4的32位升级到128位。
因此IPV6的地址空间是$2^{128}$\num{3.40282366921e+38})个。
较IPv4升级了$2^{96}$\num{7.92281625143e+28})倍。此数目足以为地球上每一粒沙子分配。
由于IPv6地址数过大秉承一步到位的原则这也是设想中64位的IPv5不存在的原因。
\subsection{我国IPv6地址拥有量}
截至2024年5月我国已申请IPv6地址资源总量达到\num{67462}块(/32位居世界第二。
\subsection{IPv6自治系统AS数量}
截至2024年5月我国已在互联网中通告的AS数量为\num{6814}个。在已通告的AS中支持IPv6的AS数量为\num{4799}占比70.43\%
AS数量反应了目前我国网络发展程度。随着支持IPv6的AS数量不断提升我国越来越多的网络完成了IPv6改造。
\section{IPv4地址枯竭}
IPv4地址枯竭为可使用的IPv4未核发地址完全用尽的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分配”不指“使用”。
\subsection{IANA}
此为枯竭的第一层。
IP地址的全球性管理机构为IANA互联网号码分配局由IANA管理的IPv4位址已于2011年1月31日完全分派完毕。
在最后5个地址块被分配给5个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之后IANA的主要地址池已经用尽。
\subsection{RIR}
第二层是RIR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级别的枯竭。
这层枯竭发生后由该区域管理的大洲的运营商通常无法再获得新的IPv4地址块。
一般这层枯竭全部发生后的情况视为全球IPv4地址正式完全枯竭。
\begin{table}[htbp]
\centering
\caption{RIR枯竭时间表}
\label{tab:RIR}
\begin{tabularx}{\textwidth}{>{\raggedright\arraybackslash}X>{\raggedright\arraybackslash}X>{\raggedright\arraybackslash}X>{\raggedright\arraybackslash}X}
\toprule
RIR & 第一阶段枯竭日期 & 第二阶段枯竭日期 & IPv4地址库规模/24 \\
\midrule
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 & 2011年4月15日 & 预计2024年底 & 13,974 \\
欧洲IP资源网络协调中心RIPE NCC & 2012年9月14日 & 2019年11月25日 & -282 \\
美洲互联网号码注册机构ARIN & 2014年1月16日 & 2015年9月24日 & -431 \\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互联网络信息中心LACNIC & 2014年6月10日 & 2020年8月21日 & -2,496 \\
非洲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friNIC & 2017年4月21日 & 预计2027年底 & 6,527 \\
\bottomrule
\end{tabularx}
\end{table}
\subsection{NIR}
第三层是NIR国家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的枯竭因国家/地区而异。全球共有9个国家网络中心。
这层枯竭发生后该国运营商通常无法再获得新的IPv4地址块。

View File

@ -1,9 +1,10 @@
% !TeX root = ../main.tex
\begin{acknowledgements}
在研究性学习期间,我们有幸得到了户雨老师的教导。户老师不仅耐心地为我指出课题立项中的不足之处,还对课题研究报告提出宝贵的建议,她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和支持。
首先要感谢XXX老师。XXX老师不仅耐心地为我指出课题立项中的不足之处,还对课题研究报告提出宝贵的建议。如春雨润物XXX老师的教诲滋养了我求知的心田。她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在此感谢XXX老师
感谢董子豪同学,他参与了项目的测试与文字稿的编写工作,还在学校给予了我诸多建议,可以说在本项目中董子豪同学起到了“一个顶俩”的重要作用。
感谢XXX同学,他参与了项目的测试与文字稿的编写工作,还在学校给予了我诸多建议,可以说在本项目中XXX同学起到了“一个顶俩”的重要作用。
感谢开源软件及自由软件运动,本项目为开源软件,更是基于开源软件。本人深受自由软件运动精神感召,没有开源软件就没有现在的互联网,现代生活的一切可能都会完全不存在了,在此特感谢开源社区中无私奉献的开发者。
本人深受开源软件及自由软件运动精神感召——\textit{没有开源软件就没有现在的互联网,现代生活的一切可能都会完全不存在了。}
在此特感谢开源社区中无私奉献的开发者。
\end{acknowledgements}

View File

@ -1,54 +1,53 @@
% !TeX root = ../main.tex
\chapter{简介}
\chapter{绪论}
\section{研究背景}
\section{关于本研究课题}
部分高中生缺乏成语储量,语言表达能力弱,而传统记背成语方法缺乏枯燥,使得高中生反感成语。
\subsection{研究背景}
我们意识到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逐渐成为在我们身边却又被忽视的语言资源
在 IPv4 地址资源日渐枯竭的背景下IPv6 被誉为“互联网的未来”
\section{研究目的}
最早开发互联网的几个发达国家抢占了先机,并占有大量 IPv4 资源为其互联网发展铺平了道路却形成了垄断众多发展中国家希望用IP协议技术的革新弥补差距。
IPv6第一版协议标准RFC1883早在1995年就已发布由于IPv4存量设备规模大IPv6升级难度大直到进入千禧年后IPv4地址分配枯竭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出现后世界各国才纷纷计划部署IPv6。
为用户提供成语学习相关资源,提高效率,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我国着眼于未来,积极参与 IPv6 部署,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2 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纯 IPv6 网络之一,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已在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城市完成了 IPv6 部署
\section{研究意义}
但是大多国内网民对 IPv6 技术很陌生甚至并不了解自己是否正在使用IPv6。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里浓墨重彩的一笔,本应用有利于增添成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使用者对文学和语言的兴趣,提升使用者对成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其通过成语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历史走向。
\subsection{研究目的}
整个研发过程让开发者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展现,从分析研究成语的特点,到开发成语接龙的高效算法,我们注重思维的碰撞,小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研究。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cite{53rd_statistical_report}
至2024年5月IPv6 活跃用户数达7.94亿人\cite{china_whitepaper_on_the_development_of_IPv6}
这些数字十分喜人,表明我国的网络技术更新正在进步。
但随之引来的问题却很多,因为缺乏对技术的宣传,一些网民可能“还未准备好”。
运营商静默更新 IPv6不少用户端设备未更新导致安全性问题甚至直接使设备无法使用。
为探究中国 IPv6 部署现状,为其发展贡献一些微小的力量,我们以此为题进行研究。
小组成员通过该项活动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所思所感融会贯通,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和风格。
\subsection{研究意义}
\section{关于“一个顶俩”}
本研究致力于宣传IPv6知识引发人们对IPv6的关注。
我们选取“一个顶俩”作为项目名,有以下原因:
本项目衍生网站ipv6-test可用于测试IPv6连通性状况也在网站上提供IPv6相关学习资源。
\begin{itemize}
\item “一个顶俩”末拼音为“lia”没有成语以“lia”为首拼音即“一个顶俩”可以作为成语接龙的“终点”。
\item “一个顶俩”十分具有震慑力而不失幽默,十分符合本项目组长的气质。
\item “一个顶俩”意为“一个人做事有效果,一个人能代替两个人”,十分符合小组成员董子豪的能力。
\end{itemize}
为履行本研究科普作用本研究报告特些收集一些关于IPv6的问题并在最后一章节《常见问题》解答。
\section{中国IPv6历史发展}
\section{技术栈}
\subsection{起步期}
\subsection{后端}
起步期2017年至2018年中在这一阶段IPv6的推广和应用刚刚起步。
各云服务商、软件开发企业开始着手进行网络及相关内容的IPv6升级。
此时期的典型案例是2018年6月20日中国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阿里云宣布支持IPv6。
基于 \href{https://go.dev/}{Golang}使用高性能Web框架Echo开发后端服务器。
\subsection{爬升期}
基于 \href{https://github.com/hashicorp/go-memdb}{go-memdb} 内存数据库项目我们能够将30895条成语数据在内存数据库中索引并高效查询。
爬升期2018年中至2023年一季度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IPv6网络就绪专项行动》的开展以及2020年《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实施为IPv6的普及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此阶段主要改造对象在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由于中国广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可观察到IPv6用户树大幅上升。
许多中小企业也在得到政策支持后相继升级至IPv6。
\subsection{前端}
\subsection{稳定期}
基于 \href{https://cn.vuejs.org/}{Vue.js 3} JavaScript 框架使用TypeScript语言进行动态内容展示、用户交互体验、数据处理等操作。
基于 \href{https://www.naiveui.com/zh-CN/os-theme}{Naive UI} 前端框架使用部分组件提高开发效率美化UI。
使用 \href{https://unocss.dev/}{UnoCSS} 原子化 CSS 框架,便于样式调整,提升代码可读性与开发效率。
使用 \href{https://cn.vitejs.dev/}{Vite 5} 构建项目,打包前端代码。
\subsection{部署}
基于 \href{https://www.docker.com/}{Docker} 容器化技术,构建前端与后端项目的镜像后,使用 \href{https://github.com/docker/compose}{Docker Compose} 技术管理容器并部署。
稳定期2023年一季度至今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IPv6改造基本完成此阶段的工作重心移动至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
由于固定宽带用户分散,各种网络接入设备不一,部分宽带用户可静默升级,还有较多用户必须在硬件上升级。
这给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View File

@ -3,10 +3,15 @@
\begin{document}
\maketitle
\frontmatter
\tableofcontents
\mainmatter
\input{chapters/intro.tex}
\input{chapters/about-ipv6.tex}
\bibliography{ref/refs}
\backmatter
\input{chapters/acknowledgements.tex}

View File

@ -1812,7 +1812,7 @@
\raggedleft\fangsong\fontsize{14bp}{14bp}\selectfont
\null\ustc@secret@level\par}\par
\vskip 0.5cm%
\includegraphics[height=1.3cm]{figures/logo-left.png}\par
\includegraphics[height=1.3cm]{figures/logo.pdf}\par
\vskip 0.6cm%
{\sffamily\fontsize{56bp}{56bp}\selectfont
\ustc@thesis@name\par}%
@ -2159,7 +2159,6 @@
\renewcommand\tableofcontents{%
\ustc@chapter{\contentsname}%
\@starttoc{toc}%
\thispagestyle{empty}
}
% \pkg{titletoc}
@ -2518,9 +2517,7 @@
%
% \file{bst}
% 使 \cs{bibliographystyle}
\@namedef{bibstyle@ustcthesis-numerical}{\bibstyle@super}
\@namedef{bibstyle@ustcthesis-authoryear}{\bibstyle@authoryear}
\@namedef{bibstyle@ustcthesis-bachelor}{\bibstyle@super}
\@namedef{bibstyle@thesis-numerical}{\bibstyle@super}
%
% `natbib` `cite-style`
% https://github.com/ustctug/ustcthesis/issues/327